最近看了一部新出的電影《遺忘》,挺簡單的,只有四個角色,妻子,丈夫,小三,婆婆。
妻子何薇安,出場就是一副強勢,囂張跋扈,一副絕不妥協的姿態,看到離婚協議,高傲的吐出幾個字“我后悔了”讓我這個觀眾不得不對她的成長好奇。因為她和丈夫生長環境不一樣,婚姻不被外界看好,所以自卑。在事業上為了能達到跟自己丈夫一個高度,拋卻了以前那個膽小怯懦的何薇安,變得處事獨斷、只求結果,緊緊抓住機會,卻最終迷失了自己,遺忘了自己作為“妻子”的身份,遺忘了丈夫的優點,遺忘了當初的選擇。一場車禍卻讓找回了原來那個體貼溫柔,純樸善良的自己。也讓她有一個機會作為一個旁觀者,去審視自己的婚姻和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失憶的過程中將自己和婚姻都看得更為清楚。
丈夫羅品中,是一個各方面來表現得很完美的好男人,善良、體貼、溫柔,能夠容忍這樣一個囂張跋扈的妻子何薇安近十年,即使在這段婚姻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他仍然愿意給對方一個機會,他說“十年,不是十天”,對于妻子何薇安,他是有感情的,而且恐怕比他當時想象的要深。他的條件只要何薇安離職,雖然是別人出的主意,卻未嘗不是他自己的想法,只要何薇安愿意回頭,放棄職場的利益紛爭,做回以前純樸善良的何薇安,他就愿意重新來過。然而,他的容忍讓他把對何薇安的不滿,對自己的不快,都藏得太深,看的太淺,直到他無法忍受提出離婚,也只是提出讓何薇安放棄工作。沒有在何薇安面前表白過自己的羅品中,卻在何薇安失憶后,與何薇安的相處中,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認識到了自己對妻子變化不以為然,造成對這場婚姻的傷害。
小三趙敏,她知道羅品中對何薇安是有感情的,而且羅品中的性格,如果不是對何薇安徹底死心,是不會接受她的感情。。聰明如她,傾盡自己所有,絞盡腦汁,始終做的,只有一件事,讓羅品中對何薇安死心。她擔心羅品中會接受失憶的何薇安,于是告訴他只要她恢復記憶,她依舊是囂張跋扈的何薇安,她與羅品中一開始就根基不穩,因為羅品中的心思從來就不在她身上,而全在何薇安身上。
婆婆羅母,從來不參合兒子羅品中的感情與婚姻,一個盡職盡責的局外人。對待媳婦何薇安也好,小三趙敏也好,不接受也不排斥。我不知道這種態度,在她兒子婚姻中是否起到過什么作用,但是我記得前面回憶中,羅品中很大的一次發火是去羅母的生日路上,何薇安失憶后去羅母家也是羅母的生日,羅母對何薇安說“我對你沒有成見”,“那是你們的人生”“我只會向著我的兒子”,平淡且疏離,有時候沒有態度,也是一種態度,沒有意見,也是一種意見。現實中像這類型的婆婆還真少見。
仔細想來,電影中的很多情節如小三、車禍、失憶、流產都是老套劇情,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敘述,像是一杯白開水,初看時沒什么味道,回味卻終覺甘甜。生活不就是這樣,雖然多數時間讓人感到平淡,但真的回味,卻總是想起讓人感到美好的瞬間,即使爭吵,也讓人覺得,那是為了證明真正活著一樣。電影的美,就在于它可以精簡掉瑣碎,濃縮成經典的片段,那些貼近生活的情節,溶于情感的烘托,適當的渲染與宣泄,《遺忘》都恰到好處,也許是年齡到了一定階段,相比于情感的大起大落,反而更喜歡這種平淡見真情的情節。
何薇安是幸運的,也是勇敢的,最后能正面反省自己多年以來的失誤,也為這付出了代價,做回了自己。在現實中,我們又有多少人能有勇氣做回原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