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八號全天在鄭總會所參加學習,過程中鄭總提出的一個議題“如何看待今年你所做的成績和缺點”讓我頗有感觸,生出一番思考,在本年度最后一期企業內刊上刊出,不求產生共鳴,但求同仁共勉。)
每至年關,商家會一一盤點存貨,看看今年,想想明年,點點帳目,算算盈虧,俗語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周一世窮。要不受窮,就得時常盤點。看今年行為:幾多有益,幾多有害;想明年目標:幾多幫助,幾多促進。
如此很“哲學”的問題,現在人們大多不太愿意去想了。我們都知道,西方國家的人們生活是幸福的,但是當你此刻正在家中悠閑的翻看著報紙,看著電視節目時,他們卻在恐怖的驚栗中處處小心謹慎地防備著無時不在的恐怖襲擊,也許他們會羨慕生活在地球另一半上的黃種人,正過著那恬靜而安逸的日子。
算帳、算物、簡單。算人生、算活法,能算明白的人就少了。我覺得不光要算個人生計,更重要的是要算我們負責敬業的那份擔當、算我們敢于敬“卑微”的那種大度、算我們“知恥近乎勇”的那種格局。物質金錢上受窮還在其次,心靈上的貧窮實在是可悲啊!
一個生活在貧困山區的老婦人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當一個城里去的旅游者問她:你這么窮,怎么還這么快樂?”時那位老婦人竟然沒有絲毫的傷感,而是自豪地告訴他說:“俺有三個孩子”。在這位城里人的眼里,家徒四壁的老婦人應該覺得活著是一件痛苦無比的事情,殊不知,貧窮的老婦人也有她的快樂,她的期待,三個孩子就是支撐她辛勤勞作的動力。更是支撐她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念。
有史為鑒。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這段話,是曾子晚年的時候所說,表明一個人格高尚的人一生之中,每天不綴的是所思所想。對此語的理解,有人說每天要想三遍,有人說每天要想這三件事。細節,不表。問題是我們要關注:這心靈的東西,是什么?
對世界的態度,當然要有個穩健的總論,再偉大的人物,每天面對的,也是瑣碎居多。據說周恩來身邊的工作人員看他,只是個每天忙叨的國家辦公室主任,只是凡人。也刷牙出血,坐馬桶上看書,菜味淡了也發脾氣。可是內心恒定,堅守信念,最終令萬人敬仰。他計算敬仰他的人數了么?無關緊要,不損害偉人形象。要緊的不是瑣碎,要緊的是面對每一個瑣碎都認真,誠懇,心懷敬畏。
對世界、對企業、對家庭的態度,難道不是面對每一個細小問題的態度么?愛整個世界的人,怎么會恨一個具體的人?諂媚向上的人,怎么會平等地對待身邊的人?
依然不能忽略:我們面對的,是理想的狀態,我們從來也永遠不會是完人。我們甚至做不到每天都能想想這三件事。這就要一生打疊精神,一生戰戰兢兢,老去的時候擦一把冷汗,長嘆口氣,說出最后的遺囑: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好懸!
人和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但為什么到后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可能就差在這每日的反省與踐行上。三省之人就好比心中有了一把尺子,每日在小事上都不放過,一點點丈量,看看自己是否做得有了偏差,所以日日修正,自然一輩子下來,離大道也差不了太多。但是不這樣做的人隨性飄蕩,今天差一點,明天偏一點,日子久了,一回頭才發現:咿,自己什么時候走出了這么遠呢?所以所謂“三省”,在我看來不是反省三次,也不是反省三件事,“三”是虛指多而已。一天反省三次也不夠,而是時時刻刻反省謹慎。盤點心靈及行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里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所謂“反省”,是反省已經發生了的,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還是在面臨每件事、每個人的時刻省察自己應該怎么做才合適?我認為兩者都有,而后面一個似乎更重要。事情已經做過了,無非是總結經驗教訓,下次不要怎樣了,下次應該怎樣,但是在事情還沒做的時候多反省一下該怎么做,不是可以使很多錯誤與不當消除在萌芽狀態了嗎?佛家也講究要念念清靜,要安住在每一念,也就是對自己面對人和事的每一念都要保持警醒,這樣真的做到的話,哪里還會犯什么錯誤,何須事后檢討與反省,又何俱自已止步不前呢?
從這里又會引申出“反省”的精髓在什么地方,就是如是所說的要認真、誠懇、心懷敬畏,要打起精神,要努力學習。要反省的核心也就是一個“敬”字:是否時時事事都能以敬待之?有了敬,即使在具體行為上略失分寸,也只是個經驗與方法的問題,這樣的錯誤改起來也好改,沒有了“敬”,什么都談不上。
世間的事情最怕比較,原本自由自在,傲然挺立的松樹如果與翱翔的鳥兒一比較也許就會深恨自已是多么的不自由。天地之大,卻大不過心!
世間的事情最怕比較,原本自由自在,傲然挺立的松樹如果與翱翔的鳥兒一比較也許就會深恨自已是多么的不自由。天地之大,卻大不過心!每個人都可能找到一萬個理由去詮釋生活,因為,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
想想真的好難,對該起敬的人與事起敬容易,可是討厭的人和事呢?這個人潑辣多事,愛挑是非,如何以敬待之?那個人自私陰險,機心太重,又如何以敬處之?還有,這件事情無關緊要,做不做都沒關系,雖然是好事,做了也沒人看見,要不要做?不踏這片草坪的路要繞好遠,何況大家都踏著草過,那我要不要也踏?明明家里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不可以失態地罵幾句臟話,以極不雅的姿勢四仰八叉地躺在沙發上?這里處處有掙扎,也就是“慎獨”的功夫。太難了。可是我覺得如果真的做到了,人也就真正自由了。想想,對待什么人與什么事的態度都一樣,有人看著沒人看著行為舉止也都一樣,如入無人之境,也不會為外界好惡而困擾,真的是自性清靜了。
自古正道都只有微弱游絲的一條險境而已,走起來當然難,但是一旦走過,便是坦途;歧路卻有何止千萬條,每一條都看似平坦,真的走了,等在前面的就是萬丈深淵。這么窄的路,大家就一路攙扶吆喝著走吧,別把誰給落下。
這個世界不會改變,會改變的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這個世界不會改變,會改變的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時常盤點我們的心,時常保持一種心理的平衡和心靈的安寧。